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讲好中国故事是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当前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主要任务又有哪些?中国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围绕这些问题,中国一带一路网近日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推出系列报道。
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在采访中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将成为全球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点,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讲好中国故事中,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 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认为当前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黄日涵: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传播方面取得了众多突出成绩,但当前国际舆论场依然可以用“西强我弱”来概括。目前国际主流网站所使用的语言还是英语,而主流媒体平台,比如Facebook、Twitter等也是由西方控制的,加上这些媒体发展时间更久,所以影响力也更广。
在这一背景下,做好中国对外传播工作就要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塑造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到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分享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认识一位美国教授,他在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的老电影里,觉得中国很破旧。但是当他来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时,繁华的北京令他震惊,他告诉我北京的地铁丝毫不逊色于美国纽约地铁,甚至更加美观。
国外其实有很多人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是怎样的,所以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纪录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用真实的话语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能否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故事在国际传播中能引起关注?
黄日涵:今年上半年,云南象群北迁的国际传播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全球都在关注中国象群走到哪里了、小象睡觉的样子等等。而在这一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背后,又展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最直观的就是中国生态环境很好——随着象群北迁,大家看到了秀丽的云南自然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一路上也没有打扰象群,反而准备了香蕉、玉米,细心呵护象群,展示了一个很有爱的政府形象。
这一真实的中国故事展示了中国西南的乡村、城镇面貌,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动物的尊重与保护。什么样的故事能够在国际传播中出圈?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不需要修饰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甚至不需要用文字进行说明。而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存恰恰能够引起所有人的共鸣。所以在进行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可以展示最真实的一面,比如我们在海外的项目园区的工作人员和外国朋友一起踢球、我们是如何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修建医院、学校,帮助当地改善民生的,这些故事不需要什么加工就能打动人心。
中国一带一路网:讲好中国故事,您觉得应该怎么做?
黄日涵:一是需要积极构建符合各个国家特点的话语传播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中国式思维讲中国故事,而是要用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去讲这些故事。通俗点说就是需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如用符合阿拉伯民族和国家习惯的方式讲中国故事,用符合英语国家习惯的方式讲中国故事等。
二是需要充分利用国际交往平台增进国家间的沟通、理解和互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平台,国家间的双边交流、多边交流都是宣传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
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传播“一带一路”故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将成为全球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关键。新媒体让每个人,特别是让年轻人都能参与到讲好中国故事中,要学会使用新媒体社交平台语言和方式,使用国际上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走“出去”、走“进去”。
越平实的话语,越接地气的故事越能产生共鸣,更多通过学者、民间的力量“走出去”面对面讲故事更容易让人接受,唯有方法得当、渠道合适、才能让别人听进去,更愿意相信和分享给身边人。
(原标题:华侨大学黄日涵:讲好中国故事,新媒体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