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3月21日晚高峰时段在深圳沙河西路拍摄的车流。新华社发(刘羽洁 摄)
把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解政策背后逻辑,在变局中把握发展思路。“思客问答”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就当下网民高度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推出系列智库专家解答。本期由北大国发院教授林毅夫解答关于中国的创新发展问题。
两会之后,关于中国的创新发展,有很多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创新发展之路,既有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有完全自主创新。对于消化吸收再创新很多人已经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只有自主创新才牛气。林毅夫教授认为,消化吸收再创新仍是我们很重要的创新法宝,不能轻易丢。
以下为林毅夫教授最新观点: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那么,经济增长就不能只靠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扩张,靠复制“老古董”的方式来发展。要发展就必须有创新,让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越来越高成为发展的主要来源。
问题是怎样创新?学界和媒体一谈到创新通常强调的是新发明,学术界就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衡量创新,基本上衡量的是发明对增长的贡献。但是这样的思路与理论框架实际上是受到我们所读的主流经济学影响。我们要清楚的是,主流经济学来自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技术已经是全世界最好,所以要技术创新必须靠发明。而且,发达国家的产业附加值已经是全世界最高,所以要产业升级也只能靠发明新产业。
众所周知,发明的投入非常大,风险非常高,但在增长核算时,这些研发投入并没有在增长核算里面作为投入要素放进去。所以,大家非常崇拜的TFP,实际上是在增长核算中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解释的剩余项,然而,这个剩余项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发明新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发达国家靠发明的方式来取得创新,其经济增长速度时高时低,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平均增长速度是每年3%左右,这其中人均GDP或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2%左右,人口增长为1%左右。
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我们还处在追赶阶段。对于追赶国家而言,创新的含义和发达国家不完全一样。因为创新无非就是在下一期生产时所用的技术比现在的好,下一期进入的产业附加值比现在的高。
前面提到,在发达国家创新就只能靠发明,因为它们的技术已经全世界最好,产业附加值已经全世界最高。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很多技术远非全世界最好,跟发达国家的技术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可以把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作为技术创新的来源。通常而言,这一创新方式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小。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发达国家已经成熟、附加值又比我们高的产业引进消化吸收,这也是产业升级。而且这种方式通常的成本也比自己发明新产业低,风险也比较小。
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用这种方式,其技术创新速度、产业升级速度都会比发达国家快,经济增速也就会比发达国家快。但是它的全要素生产率会比较小,因为引进技术,或者引进成熟的产业,一般是购买包含更好技术的设备,这些投入就表现在资本的增加上,增长核算的剩余项也就是TFP就会显得比发达国家低。
工人在智能印花生产线上生产产品。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